2008年  第3卷  第5期

摘要:
综述了刚性阻振降噪技术的研究概况,包括声振动在不连续突变结构中传播特性以及阻振质量块的应用研究现状,并首次阐述了阻振质量块在水下复杂双壳减振降噪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阻振质量块在中高频段能有效降低壳体的振动及声辐射,为刚性阻振技术的实艇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最后展望了刚性阻抗失配减振技术在实际水下航行结构中的发展趋势。
摘要:

分析了小水线面船搁浅研究的方法,描述了小水线面船的搁浅模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小水线面船搁浅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从能量角度出发,小水线面船搁浅过程中各构件所吸收的能量不同,外板和横框架是最主要的吸能构件,其次是纵骨,而舱壁板吸收的能量最少。因此,在考虑提高小水线面船的抗搁浅性能时应从加强外板和横框架开始。

摘要:

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和简单格林函数法,探索了三体船在规则波中运动的频响函数,并对航行于北大西洋海域的全船典型剖面波浪载荷进行了长期预报,分析了不同浪向角时典型剖面的剪力、弯矩和扭矩极值,研究了三体船剖面载荷的分布规律和趋势,为三体船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摘要:

采用CFD技术模拟了船池试验三体船型在不同速度下的粘性流场,计算中考虑了自由表面效应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侧体对应于不同纵横向位置时的9种三体船方案的总阻力。分析比较各方案的计算结果后,得出三体船阻力性能较优时侧体布局的一般规律,即侧体纵向位置变化对三体船静水阻力性能影响较大,当侧体横向位置不变,在较高速度时侧体纵向向后布置对阻力性能更有利。最后按阻力性能,从9种计算方案中得出优选方案。

摘要:
采用外部碰撞力学方法计算2艘2000t级化学品船以不同速度,不同碰撞角,在不同碰撞点相撞后的能量损失,并利用显示动力有限元软件LS_DYNA模拟2艘化学品船在能量损失最大情况下碰撞的响应。
摘要:
采用非线性显示动力有限元软件LS_DYNA,对舷侧双壳结构在柔性和刚性球艏撞击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仿真研究。采用全船有限元模型,考虑船体周围附连水质量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给出了碰撞力—撞深、能量—撞深曲线以及各构件吸收的能量。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球艏撞击下舷侧内外壳板的破裂时刻、撞深和舷侧结构变形性能都有所不同。
摘要:
考虑管道与液体之间的泊松耦合与结合部耦合,推导了低频情况下的充液直管轴向、横向振动传递矩阵与刚性支撑的点距阵。使用传递矩阵法计算两种边界条件下单跨和多跨充液管道的模态频率及模态振型。结果表明,在充液管道振动分析中,流固耦合作用不能忽略,多跨管道系统由于刚性支撑的加入使系统频率增加。
摘要:
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聚氨酯隔振器进行动态特性研究,建立了隔振器的非线性弹性复合阻尼模型,该模型将恢复力分解为非线性弹性力和非线性阻尼力两部分,并用试验数据辨识出了模型中的参数。对比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隔振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为以后隔振系统动态特性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摘要: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软件建立液压紧配螺栓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预紧安装、工作、拆卸3种不同工况,计算得到3种工况下液压紧配螺栓关键部位的应力、变形情况,与理论值对比误差较小,验证了有限元方法及模型的正确性。

摘要:

根据舰用燃气轮机的任务需求和使用环境特点,综合RMS参数体系需要考虑的因素,按定量参数和定性要求,提出了舰用燃气轮机RMS参数体系,并给出了定量参数的含义以及计算公式。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知识与神经网络的潜艇战术应用软件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运用专家知识对软件质量指标进行了修正,并作为模型的输入,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获取该模型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用于对软件进行质量评价。经算例仿真证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摘要:

信息技术在现代化船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船舶综合平台管理系统(IPMS)也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在归纳整理IPMS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通过管理系统要素、通用架构和效能评估等多个方面构建了通用船舶综合平台管理系统的模型,并介绍了某科考船IPMS系统方案。该通用模型将为船舶平台信息化科研工作者开拓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