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13卷  第1期

《中国舰船研究》2018年第1期目录
《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
2018, 13(1): .
摘要:
[1] 结构噪声核心价值与理论逻辑解读第一部分:释义、价值及认知颠覆…吴崇建,陈志刚(1)[2] 船内爆炸载荷特性及对舰船结构毁伤研究综述…李德聪,段宏,吴国民,周心桃,杨雄辉(7)[3] 后艉轴承刚度对潜艇结构振动与声辐射的影响…王路才,周其斗,杨常青(17)[4] 纵横加筋圆锥壳振动特性多目标优化设计…刘东,王春旭,刘均,张攀,程远胜(24)[5] 粒子群算法在约束型垫高阻尼结构动力学优化中的应用…易少强,何世平,王杰(31)[6] 点蚀、裂纹损伤对船用加筋板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张婧,闫岩,徐烁硕,邵龙(38)[7] 加筋圆柱壳开孔围栏肘板拓扑优化设计…宋晓飞,肖伟,何其健,刘均,程远胜(46)[8] 江、海波浪联合作用下的江海直达船疲劳性能研究…王伟,许梦娜,谢永和,何单干(53)[9] 基于GM(1,N)模型的碳钢腐蚀速率预测…郑如炎,彭飞,牟金磊(60)[10] 基于局部线性化方法的瘫船稳性敏感性分析及衡准完善…王廷昊,顾解忡,马骋远,马宁(65)[11] 航行于碎冰区船舶冰阻力与冰响应探析…王超,封振,李兴,李鹏(73)[12] 斜航条件下船舶水动力性能数值仿真…陈志明,伍斯杰,张娟,侯玲,黄晓恒(79)[13] 基于重叠网格方法的水轮机非定常水动力数值仿真…刘垚,蔡卫军,王明洲(85)[14] 舰船舱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速率研究…张锦岚,余涛,姜国宝,孙新福,赵俊涛(93)[15] 柴燃联合动力装置非对称主机推进工作制的仿真研究…黄斌,吕帮俊,向前,彭利坤(99)[16] 船用直驱式容积控制正车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法…王海洋,王冲,鞠东兵(106)[17]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潜艇直流输电线路电感计算…王琦,袁建生,赵启明(114)[18] 基于以太网的船舶电力系统动态电能质量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设计…胡红钱,施伟锋,兰莹,卓金宝(120)[19] 基于W5200的双冗余以太网通信系统应用研究…张高明,李维波,华逸飞,范磊,许智豪,徐聪(127)[20] 舰艇对空中来袭目标意图的预判方法…赵捍东,马焱,张玮,张磊,李营,李旭东(133)[21] 船舶动力装置模块化建造工艺设计及精度分配…张金国,刘春林,王刚伟,田佳彬(140)
结构与装置
结构噪声核心价值与理论逻辑解读:第一部分:释义、价值及认知颠覆
吴崇建, 陈志刚
2018, 13(1): 1-6.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01
摘要:
安静化进程中,潜艇将再次面临辐射噪声能量新级差。必须应用结构噪声理论进行深度解读,它已成为工程跨越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拼图。寄希望于浮筏隔振改良、更大结构刚度、阻尼或建造精进,中国潜艇完成超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科研工作者要用结构噪声新思维,破解结构背后的声学密码,将互补特性、叠加特性与潜艇复杂巨系统的功能设计巧妙重构,才能达成控制能量注入、内波传导和声辐射的目标。这是结构噪声理论的核心价值,是解决潜艇安静化“最后一公里”的理论工具,逻辑上具备颠覆意义。
船内爆炸载荷特性及对舰船结构毁伤研究综述
李德聪, 段宏, 吴国民, 周心桃, 杨雄辉
2018, 13(1): 7-16.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02
摘要:
反舰导弹是水面舰船生命力的主要威胁之一。科学认识导弹战斗部船内爆炸复杂毁伤元特性及其作用规律是舰船抗爆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但迄今为止,船内爆炸冲击波、破片群及爆炸产物的定量表征、其对舰船的毁伤机理及数学规律研究远不充分。在梳理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船内爆炸载荷特性及对水面舰船结构的毁伤特性,然后分别针对船内爆炸对结构的主要毁伤过程,分别在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尚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为舰船抗内爆结构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后艉轴承刚度对潜艇结构振动与声辐射的影响
王路才, 周其斗, 杨常青
2018, 13(1): 17-23.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03
摘要:
  目的  为了研究后艉轴承刚度对潜艇结构振动与声辐射的影响,  方法  针对螺旋桨不定常激振力诱发的艇体结构辐射声,以SUBOFF潜艇为原型,建立了包含螺旋桨和轴系实体结构单元的潜艇整艇模型,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NASTRAN计算其在真空中的振动特性,同时采用附加质量附加阻尼算法计算其在水下的振动和声辐射特性,对潜艇整艇结构在螺旋桨垂向激振力作用下的振动与声辐射特性进行分析,并着重考虑了后艉轴承刚度对潜艇整艇结构振动与声辐射的影响规律。  结果  研究指出,降低后艉轴承刚度使潜艇结构振动与声辐射的能力主要向其第2阶整体弯曲振动模态频率处集中,且第2阶整体弯曲振动模态频率逐渐向低频移动;在第2阶整体弯曲振动模态频率以上频段降低后艉轴承的刚度能够有效降低潜艇整艇结构的振动和声辐射。  结论  所得结果可为声学设计阶段潜艇关键部位结构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纵横加筋圆锥壳振动特性多目标优化设计
刘东, 王春旭, 刘均, 张攀, 程远胜
2018, 13(1): 24-30.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04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结构第1阶总体弯曲模态频率并降低低频范围纵横加筋圆锥壳尾端处的加速度总级,建立纵横加筋圆锥壳振动特性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方法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纵横加筋圆锥壳进行参数化建模,分析结构的振动模态以及在纵横加筋圆锥壳尾端施加垂直向下单位集中力情况下结构的响应。以Matlab为平台,使用遗传算法和宽容排序法对纵横加筋圆锥壳振动特性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  结果  结果发现随着宽容度以及目标重量的增大,最优方案结构载荷处的加速度总级减小;单目标优化对于同一个目标值可以有多个方案与之对应。  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加筋圆锥壳结构声学设计提供参考。
粒子群算法在约束型垫高阻尼结构动力学优化中的应用
易少强, 何世平, 王杰
2018, 13(1): 31-37.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05
摘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约束型阻尼结构的振动特性,对改进后的约束型垫高阻尼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方法  首先,根据薄板弯曲理论和Hamilton变分原理探讨约束型垫高阻尼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其次,阐述粒子群算法迭代寻优的基本原理,提出优化含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的粒子群算法;最后,结合约束型垫高阻尼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运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实现结构的优化配置。  结果  当算法搜索寻优到第12代时结果趋于稳定,表明算法已收敛。  结论  研究表明,粒子群算法能较好地求解约束型垫高阻尼结构动力学优化问题,且获得的最优化解可被应用于工程实际。
点蚀、裂纹损伤对船用加筋板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
张婧, 闫岩, 徐烁硕, 邵龙
2018, 13(1): 38-45.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06
摘要:
  目的  长期服役于恶劣海洋环境中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裂纹和点蚀,这些损伤会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为探讨裂纹、点蚀同时存在时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含裂纹、点蚀损伤的加筋板在轴向压载作用下的极限强度研究。在讨论网格尺寸对含裂纹、点蚀损伤加筋板极限强度影响的基础上,开展裂纹点蚀坑相对位置、点蚀数目、裂纹长度对含裂纹、点蚀损伤加筋板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  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裂纹长度、点蚀的增加会使加筋板的剩余极限强度下降明显。  结论  这些结果可用于指导全寿期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设计与维护。
加筋圆柱壳开孔围栏肘板拓扑优化设计
宋晓飞, 肖伟, 何其健, 刘均, 程远胜
2018, 13(1): 46-52.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07
摘要:
  目的  在水下耐压圆柱壳结构开孔围栏与环向肋骨连接处,易出现应力集中。  方法  为此,提出一种开孔围栏与环向肋骨连接肘板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以有效降低肘板区域的局部高应力。首先,采用子模型技术对连接肘板区域结构进行精细化应力分析;然后,以连接肘板为设计变量,考虑耐压壳板、围栏和肋骨特征点的应力约束,以肘板区域最大应力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进行拓扑优化,并对拓扑优化结果进行工程化处理,得到最终的肘板形式。  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面板局部加宽的肘板形式可以有效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开孔围栏位置横向偏置时,远离中纵剖面一侧的肘板面板加宽长度较大;连接肘板与开孔围栏中心偏置时,肘板面板关于其腹板对称设计即可。  结论  所做研究可为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江、海波浪联合作用下的江海直达船疲劳性能研究
王伟, 许梦娜, 谢永和, 许飞, 何单干
2018, 13(1): 53-59.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08
摘要:
  目的  疲劳损伤是船舶工程中常见的结构损伤形式之一。江海直达船的结构要求比海船低、比江船高,还要求承受在江、海水域航行时不同波浪载荷的作用,其环境载荷复杂,结构疲劳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方法  在某江海直达集装箱船的基础上,结合谱分析法,以若干个舱口角隅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江海直达船的结构疲劳性能研究;参考中国沿海长期波浪载荷数据,计算不同校核点处的疲劳损伤规律,研究疲劳损伤关于各短期海况的分布差异。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海域疲劳损伤主要由有义波高为2.5~5 m和跨零周期为6~8 s的波浪所贡献。  结论  考虑了江、海波浪联合作用后,目标船舶的结构疲劳寿命显著增加,而对江海直达船进行结构疲劳研究时,仅考虑海上波浪环境是不精确的。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江海直达船的结构疲劳设计提供依据。
基于GM(1,N)模型的碳钢腐蚀速率预测
郑如炎, 彭飞, 牟金磊
2018, 13(1): 60-64, 113.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09
摘要:
  目的  碳钢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速率预测非常复杂和模糊。针对碳钢腐蚀速率的灰色预测模型精度普遍不高的现状,为提高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精度,  方法  通过船用碳钢腐蚀速率和海洋环境因素的灰关联分析,得到影响船用碳钢腐蚀速率的关键因素,进而建立具有较高精度的GM(1,N)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结果  实例分析表明,在青岛、厦门、舟山和榆林海域影响船用碳钢腐蚀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海水温度、海生物附着量、pH值和海水盐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的GM(1,5)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计算量较小。  结论  GM(1,N)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碳钢等船用金属的腐蚀速率,可为船用金属腐蚀寿命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体与性能
基于局部线性化方法的瘫船稳性敏感性分析及衡准完善
王廷昊, 顾解忡, 马骋远, 马宁
2018, 13(1): 65-72.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10
摘要:
  目的  瘫船稳性是当船舶失去动力后,在横风横浪状态下发生共振横摇甚至倾覆的运动模式,是公认的较危险的稳性失效模式。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设计与建造分委会(SDC)预计将于2019年完成第2代完整稳性衡准规则定稿,目前亟需大量的样船计算以完善规则。  方法  基于局部线性化方法,对3艘集装箱船进行了瘫船稳性第2层衡准校核计算,并分析了瘫船稳性敏感性与船舶各设计参数的关系。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船舶吃水深度的增大,船舶倾覆概率将先增大后减小,并对第2层衡准的标准值选取及衡准完善提出了建议。  结论  可为瘫船稳性衡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航行于碎冰区船舶冰阻力与冰响应探析
王超, 封振, 李兴, 李鹏
2018, 13(1): 73-78.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11
摘要:
  目的  为了分析冰区航行船舶与碎冰之间的相互作用,  方法  运用离散元模型结合欧拉多相流,对船舶在碎冰区域航行时船体与碎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探索。计算不同航速、不同碎冰密集度下船体的受力情况,并对冰船接触冰时的运动响应进行分析,从直观上解释碎冰阻力的变化原因,以及桨前来冰的运动情况。  结果  得出船体所受冰阻力主要是由碎冰与船体表面的摩擦和碰撞产生,并随航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航速增大到一定值后,碎冰阻力不再增加,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  结论  研究的工作可为冰区船型优化及其螺旋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斜航条件下船舶水动力性能数值仿真
陈志明, 伍斯杰, 张娟, 侯玲, 黄晓恒
2018, 13(1): 79-84.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12
摘要:
  目的  为了研究船舶在斜航条件下的粘性绕流场,为研究船舶操纵性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采用商用软件STRA-CCM+,选取SST k-ω湍流模型,对KVLCC2模型在不同漂角条件下的水动力性能、船体流场进行预报。观察船模在不同漂角下的压力分布情况,并对船底涡系脱落及船体表面约束流线进行观测。  结果  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在预报船舶横向力和转艏力矩以及船身表面的压力分布时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结论  所得结论对研究船舶斜航条件下的流动分离现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重叠网格方法的水轮机非定常水动力数值仿真
刘垚, 蔡卫军, 王明洲
2018, 13(1): 85-92.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13
摘要:
  目的  为了研究海流环境条件下水轮机的非定常水动力性能,  方法  采用基于重叠网格的动态流体固态相互作用(DFBI)方法,对水轮机在不同来流条件下的非定常水动力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重叠网格的DFBI方法可以实现在启动过程的起步、加速和稳定3个阶段对水轮机转速、力矩和流场等瞬态参数进行监测;水轮机获能系数Cp在设计流速1.2 m/s附近出现峰值0.24,在流速动态变化条件下,水轮机的平均获能系数约为0.181,与设计流速为1.2 m/s时的获能系数相比下降了约33%。  结论  采用的基于重叠网格的DFBI数值仿真方法能够对实际海流情况下的水轮机被动旋转水动力特性进行监测,对实际工程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舰船舱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速率研究
张锦岚, 余涛, 姜国宝, 孙新福, 赵俊涛
2018, 13(1): 93-98.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14
摘要:
  目的  为保障舰员健康与舰船的安全运行,应对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为代表的舱内空气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污染物的释放速率是表征舱室空气质量的关键参数之一,但目前在该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欠缺。  方法  基于常规室内环境污染速率测试方法,结合舰船舱室特点,通过Tenax-TA采样管富集采样、ATD-GC/MS分析和集总参数模型拟合,对舱室内以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为代表的VOC释放速率进行研究。选取某舰船典型舱室为研究对象,开展封舱与通风工况下BTEX的释放速率测量试验。  结果  结果表明:通风工况下,该舱室二甲苯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量(TVOC)的平衡浓度均超出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加强污染源头控制或改善通风净化效能;封舱工况下(舱室环境浓度与通风工况接近),除浓度较低的苯以外,BTEX的释放速率与通风工况下的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结论  该研究初步建立了适用于舰船舱室的VOC释放速率测量方法,可为其污染特征评估与通风净化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机电与控制
柴燃联合动力装置非对称主机推进工作制的仿真研究
黄斌, 吕帮俊, 向前, 彭利坤
2018, 13(1): 99-105.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15
摘要:
  目的  当舰船柴燃联合动力装置(CODOG)因作战而导致某台主机发生故障时,如何使其保持较好的推进性能,对于该推进系统的应急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在Simulink环境下采用模块化建模思想构建“船—机—桨—舵”系统的仿真模型,提出CODOG双轴非对称主机推进的应急运行模式,并对该运行模式进行仿真。  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若额定工况下2台主机无法同时工作,可通过调整2部调距桨的螺距使其中一台主机在额定工况运行,另一台主机则采取部分负荷运行;若要保证高航速,应使燃气轮机产生额定功率,此时柴油机对应的调距桨的螺距应保持在最大值附近;在最高航速下可达到设计航速的84.4%,舰船的快速性要优于采用燃气轮机单轴推进模式。  结论  研究结果对CODOG动力装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船用直驱式容积控制正车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法
王海洋, 王冲, 鞠东兵
2018, 13(1): 106-113.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16
摘要:
  目的   为优化船用正车执行机构的尺寸、重量及辅助系统配置,设计一种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正车执行机构。  方法   通过双向工作齿轮泵的正转和反转实现伺服油缸的伸出和缩进控制,并通过流量配对阀实现正车执行机构在目标位置的自锁。建立正车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一种积分分离的模糊PID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开展AMESim仿真及实验验证,研究该正车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及动静态特性。  结果   实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正车执行机构设计的可行性。  结论   研究成果可为船用正车执行机构的集成化和小型化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潜艇直流输电线路电感计算
王琦, 袁建生, 赵启明
2018, 13(1): 114-119.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17
摘要:
  目的   潜艇直流电网的输电电缆敷设特殊,传统的线路电感计算方法得到的数值与实际系统中的电感值之间存在较大误差,为了减小计算误差,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输电线路电感值。  方法   阐述潜艇直流输电电缆的特点,讨论常用线路电感计算公式在潜艇直流输电线路电感计算中的适用性。搭建实艇短路模拟物理实验系统,测量实验系统线路电感参数,同时在ANSYS/Maxwell软件中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电感值。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仿真试验系统,依据计算电感值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对比分析短路电流仿真波形和实测波形。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能够有效提高潜艇直流输电线路等效总电感值计算精度,更好地适应潜艇直流电网的暂态计算需求。  结论   可为后续仿真模型开发、算法研究提供支持。
基于以太网的船舶电力系统动态电能质量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胡红钱, 施伟锋, 兰莹, 卓金宝
2018, 13(1): 120-126.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18
摘要:
  目的   现代船舶电力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安全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基于现场总线的船舶电力信息交换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方法   通过Modbus/TCP工业以太网弥补现场总线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联合船舶电力系统现场总线采集的固有数据和在线测量装置采集的实时数据建立数据中心,结合相关性理论和神经网络智能算法进行大数据分析,  结果   完成船舶电力系统动态电能质量监测与故障诊断,并用LabVIEW实现人机界面设计。  结论   通过实验室平台验证了该方案软、硬件实现的可行性。
基于W5200的双冗余以太网通信系统应用研究
张高明, 李维波, 华逸飞, 范磊, 许智豪, 徐聪
2018, 13(1): 127-132.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19
摘要:
  目的   目前舰船能量管理系统对以太网通信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不允许故障时通信被中断。  方法   研究双冗余以太网通信系统的工作机理,利用ARM处理器和以太网控制芯片W5200搭建双冗余以太网通信系统,  结果   实现了在一路网络发生故障或线路受损时,可以自动切换重连,能确保通信系统健康、安全、持续运行。  结论  该冗余通信系统在某舰船样机中得到了验证,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武器与电子信息系统
舰艇对空中来袭目标意图的预判方法
赵捍东, 马焱, 张玮, 张磊, 李营, 李旭东
2018, 13(1): 133-139.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20
摘要:
  目的   为使舰艇能在短时间内正确预判空中来袭目标的意图,提出应用异质集成学习器解决该模糊不确定性分类问题。  方法   首先选取极限学习机、决策树、Skohonen神经网络和学习矢量化(LVQ)神经网络4种子学习器,使用集成学习结合策略构建异质集成学习器;然后利用该集成学习器训练测试训练集100次,得到该分类实验平均准确率和计算时间。为提高准确率,进行了集成修剪,剔除“劣质”的LVQ神经网络,重新构建效率更高的异质集成学习器,其实验结果具有极高的精度,但计算耗时长。为此,提出对Skohonen神经网络子分类器做“线下训练、线上调用”的改进。  结果   仿真实验表明,从探测到空中目标到预判出各来袭目标意图总用时为4.972 s,预判精度为99.93%,很好地满足了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结论   该研究为作战决策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小样本分类识别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实现途径。
建造与维修
船舶动力装置模块化建造工艺设计及精度分配
张金国, 刘春林, 王刚伟, 田佳彬
2018, 13(1): 140-144. doi: 10.3969/j.issn.1673-3185.2018.01.021
摘要:
  目的  模块化造船有利于缩短设计建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但给船舶建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动力装置的安装。由于其具有对接安装精度高、设备安装尺寸链长、安装对接接口多等特点,较易产生由于对接安装设备间偏差大而无法对接安装,以及对接安装精度差导致的设备运行异常振动噪声等问题。为有效化解上述建造工艺设计及精度分配问题,  方法   在现有国内船舶建造能力的基础上,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开展动力装置模块化建造精度分配计算分析。  结果   数值计算分析表明,各对接安装环节精度分配合理可行,相关调节余量设置满足船舶建造要求。  结论   上述数值分析方法可用于指导船舶动力装置模块化建造。